文艺评论 | 唱响新时代中国工人的“脊梁”精神——看原创大型话剧《炉火照天地》有感
2024-08-23 09:56:46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联合举办的“‘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中,安徽省话剧院和马鞍山艺术剧院演出的大型原创话剧《炉火照天地》(编剧王俭,导演李伯男)受到观众和专家好评。该剧2023年2月首演,经过不断地修改提高,主题更突出,故事更生动,情感更浓烈,人物更鲜明。在工业题材话剧创作中是一部具有积极社会现实意义和审美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思想意义。在创作方面该剧也具有值得学习与借鉴的艺术价值。
一、以艺术的手段突出“炼钢就是炼人”的宏大主题。该剧从生活入手,通过主题开掘,讲述生动的故事,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赞扬中国工人为祖国的强盛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弘扬中国工人自力更生、不怕困难、顽强奋斗的“脊梁”精神。
工业题材的戏难写,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就是,只见事不见人,常常陷入“方案之争”或只注重描写技术革新的流程,而忽视了写人的情感和性格。《炉火照天地》描写马鞍山钢铁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制造高速车轮的动人事迹,但没有正面描写高速车轮的制造过程,而是以此为背景着重写人,写科技研究者和技术工人在研制高速车轮过程中的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故事,重点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与人格成长,以人的成长显示事业的成功,突出了该剧“炼钢就是炼人”的深刻主题立意。
二、以“钢”的品质塑造马钢人的顽强性格,在抒发情感中讲故事,在困难与挫折中塑造人物,让故事更生动让人物更鲜活。如陈刚回国后,不想去见师傅钟宁生的戏,以及在过年时喝酒向师傅认错的戏。表面上是“认错”——八年前因为自己的冒失造成一炉废钢,让师傅背锅并失去了“劳模”名誉。实际上还有一个深层的含义——这样的“认错”,正是他决心的确立,“跌倒爬起来”、以实际行动为国争光,以此来洗刷自己的过错,报答师傅的爱护与培养之恩。这样一来,这个人物的心理就写透了,他之后的行动也就有了思想的“根基”,使这个人物形象“立”在了舞台上。
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有以钟宁生、肖焰珍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工人们。钟宁生从一个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练就了“肉眼看火识钢”的绝活,但他的眼睛也受到了严重损伤。他说:“只有把自己的脊梁锤炼成‘特种钢’,才能炼出最好的特种钢!”肖焰珍在工作中落下一身伤疤,夏天不敢穿裙子,钟宁生说:“我们这一代钢铁工人,哪个身上没有伤疤呀?这些伤疤都是钢铁的勋章啊!”他们为国家作贡献,为马钢人的尊严争气,无怨无悔,心中充满着作为一名马钢人的自豪感。这里没有讲大话套话,而是以鲜活、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人的精神境界,令观众从心里敬佩!
三、在困难中突出人的坚强意志,在失败中显示不服输的韧性精神,以高超的技术和严谨的制造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艰难困苦中凸显中国工人的骨气与志气,也是这个戏创作上的突出特点。在高速车轮研制过程中,剧中没有正面描写困难与失败,而是以人物的情感变化,透露出研制过程中的艰辛与挫折,以及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倔强心态。如陈刚在研制高速车轮的过程中,面对外国的技术封锁,靠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经历多次失败,反复试验,寝食难安,绝不退缩,不但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思想境界也得到迅速提升。他对同志们说:“别人的合同标准是什么不重要,我们中国人的产品不仅要过得去,更要过得硬。中国制造的质量标准,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定!”他的言行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工匠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正是他带领科研团队持续不断地奋斗,为中国人——马钢人在世界上赢得了赞扬与尊严。同样,钟铁梅的形象也非常感人。作为马钢轨交材料公司检测中心的高级技师,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极尽苛求,丝毫不讲情面。为此她时刻感到自己手中的笔“比钢锭还要重”,心里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她发现即将交付德国的产品中“部分车轮存在一个小缺陷”时,她心里非常矛盾,在产品合格证上签字吧,自己的心里过不去,不签字吧,自己就“站在大家的对立面”。面对工人们如“利剑”般的“祈盼”目光,她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痛”——八年前,她刚独立上岗,“没能把好检测关”,致使一批车轮成了废品,被切割回炉。这成了她“心头的创伤”——“我只要走进检测现场,耳边就回荡车轮被切割的声响,心头的那道伤口就被刺痛”。有人说她这样严苛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她说:“我尽心尽力把检测做到极致,不是为了评职称、得荣誉,而是要在摔倒的地方爬起来、站住脚,挺直腰!”而杜总工程师的一席话更令每个人深思——“中国民族工业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我们能靠自己的智慧制造出高精尖的产品,更在于我们有否定自己、从头再来的勇气与决心!”“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完成订单,更是要打造世界一流品牌!”这些话掷地有声,句句振动着观众的心弦。观众看戏,自然会联想到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他们深切地感到中国的现代化只能靠自己,“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时刻给我们敲响着“警钟”,也激发着我们不断奋进的志气与毅力!
四、该剧的舞台呈现恢宏、大气、紧凑、有力度,导演用艺术的手段再现剧本的主题,使整个舞台演出既有“钢”的品质与韧性的描绘,又有似“水”的柔情的人物情感抒发,突出了该剧的诗意化特点与主题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舞美设计以“钢”的品质衬托着人物的坚强性格;音乐的铿锵有力与人的顽强意志相结合;歌曲的优美深化了该剧的审美意蕴。一座高炉的钢筋骨架,一个没有车轮的列车模型,一条鲜艳的红裙子,一个黑色的护眼罩,还有那一个个高速车轮的模型,都以真实的具象引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第六场,当质检技师钟铁梅发现将要交付德国的高速车轮又发现一个小缺陷“缺陷”,杜江总经理宣布这批产品“切割回炉”时,舞台上伴随着钢铁车轮被切割的刺耳声音,出现了炼钢炉里通红通红的钢水景象,这情景产生了一种震撼人们心灵的效果。此时此刻观众感到,被“切割”的似乎不仅仅是报废的车轮,也有马钢人的“心”。那通红的钢水,也不只是切割后的车轮碎片融化的液体,也有马钢人的汗水和泪水。此时此刻,马钢人不是垂头丧气,而是从心底涌动着“岩浆”般地激情,凝聚着一种“跌倒爬起来”的信心与“向死而生”的奋进力量。导演正是用这样的艺术形式呈现出该剧“炼钢”也是锻造人的意志的主题内涵,观众由此看到了一种“敢拼才能赢”的抗争意识和经受烈焰冶炼的顽强意志!中国工人的这种“脊梁”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观众,震动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看戏过程中感到荡气回肠,热血沸腾,扬眉吐气!结尾时,老工人张永根高举“9号高炉”的“火种”的画面,寓示着炉火生生不息 ,中国工人的创造精神与其生命共生共存,爱国爱厂的“脊梁”精神必将日益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作者:刘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戏剧评论家,中国话剧协会副主席)